來源:械友之家,未經械友授權不得轉載
口腔耗材又一波降價來臨。
上周五(8月22號)陜西一則通知下來,直接宣告:正畸牙套要搞省際聯盟續約集采了!
這消息一放,行內人都知道——繼種植牙被“腰斬”之后,正畸這塊以前能收三五萬的“香餑餑”,也要被價格風暴席卷一番了!
首先跟大家聊一聊,正畸倆主流選擇啥區別:
鋼牙(傳統固定矯治):就是咱小時候常見的金屬/陶瓷托槽,技術穩、效果實,就是戴著有點“顯眼”;
隱形牙套:現在年輕人的心頭好,好看是真好看,但不管是技術還是價格,門檻都高一大截。
從“隔岸觀火”到“火燒連營”,誰也沒躲過
一開始牙科圈好多人沒當回事兒。畢竟以前都說“金牙銀眼銅骨”,口腔項目大多自費,公立私立價差不多,前幾輪集采大家都抱著“吃瓜心態”:這火燒不到我身上!
結果呢?火不僅來了,還直接燒穿了行業
看看種植牙的前車之鑒:以前一顆上萬,現在全套(服務費+種植體+牙冠)直接砍到5000檔。四川更狠,部分牙冠直接干到“百元白菜價”——這哪是降價?簡直是行業八級地震!
正畸能像種植牙那樣“砍半”嗎?
其實正畸早在2022年就“演習”過一次:16省聯盟集采,平均降了43%。
?鋼牙最慘:以前1-3萬,集采后平均降55%,金屬托槽直接降59%;
?隱形牙套稍好:以前3-5萬,頭部品牌(比如隱適美)所在的組只降30%,小品牌降52%。
那次集采其實留了余地,有些中標價甚至比民營診所日常價還高,所以隱適美當時硬氣地“不參加”。但現在有了種植牙的“慘烈先例”,誰還敢掉以輕心?
不過想讓正畸像種植牙那樣“腰斬”,難!因為它倆根本不是一回事兒:
種牙像“裝零件”:把種植體當釘子、牙冠當門面,幾步裝好,是一次性項目;
正畸像“養孩子”:戴牙套只是開始,后續要復診幾十次、調整兩三年,是長期服務;
核心價值不一樣:種牙靠“耗材”(種植體牌子硬不硬很關鍵),正畸靠“人”(醫生方案和手藝占90%)。
所以想光靠壓牙套價格,把正畸總費用砍半?可能性幾乎為零!這次的“深水區”,藏在別的地方…
診所老板要哭了!“明算賬”時代來了
早在今年2月,國家醫保局就發了個《口腔醫療服務價格指南》,核心就倆詞:打包定價+技耗分離——這直接把診所的“賺錢路子”給改了!
以前做正畸,收費單能列一長串:測量費、取模費、設計費、調試費…看得人頭暈。現在好了,所有步驟打包成“一口價”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
這就像去飯館吃飯:以前菜錢和廚師手藝錢混著算,現在“菜歸菜、手藝歸手藝”分開算。但對診所老板來說,這簡直是“致命打擊”——以前靠耗材賺點錢,現在耗材成了純成本,利潤薄得像紙片!
更要命的是:打包價固定了,耗材成本壓死了,醫院會不會壓縮醫生服務費?那些技術好的正畸醫生,會不會不想在公立干,跑去民營?
幾家歡喜幾家愁?有人狂賺有人慌
政策一折騰,口腔圈的“大佬們”心情天差地別:
士卓曼(種牙巨頭):別人都在眉頭緊鎖,它亞太區Q2業績還漲了16.4%!財報直接說“多虧中國集采”——以前嫌貴不種牙的人,現在都來了。更狠的是,它在上海的工廠快投產了,下次集采能更低成本“卷”!
隱適美(隱形牙套老大):2022年集采硬剛不參加,結果呢?國產的時代天使直接把市場份額從4成多搶到快5成——就像學霸缺考一次,回來發現第二名坐了自己的位子,別提多憋屈了。
就連贏了份額的時代天使,也不敢松氣:“政策風向不定,以后價格說不準”,沒誰能真正的高枕無憂。
小縣城牙科診所比米粉店多?
集采一搞,三四線小城的口腔市場突然火了——現在隨便去個小縣城,牙科診所比米粉店還多,看著像塊“藍海”。
但千萬別被表面迷惑!有診所老板吐槽:“以前種植、修復、正畸占我收入6成以上,現在全被集采砍了,這生意咋做?”
現在的小縣城市場,早不是“膽子大就能賺錢”的時代了,而是高速運轉的絞肉機——比的是管理細不細、成本控得狠不狠,稍微不留神,連人帶店都能被“絞進去”!
窩里卷不動了?有人跑去“出海”
既然國內卷得厲害,不少中國企業開始往海外闖,大致分三撥:
1.搞設備的(朗視、美亞光電):靠“中國制造”硬實力,把口腔CT賣到全世界;
2.玩材料的(國瓷、愛迪特):家里有氧化鋯原料“礦”,海外訂單拿到手軟;
3.做隱形牙套的(比如時代天使):最難!賣牙套不僅是賣產品,還得帶設計和服務,跨國后語言、醫生習慣全不一樣,溝通能愁死人。
出海可不是買張機票就完事兒的——東西得能打、技術得過硬,還得在當地組建起“能打的隊伍”,不然出去也是當“炮灰”!
最后聊兩句:牙科飯還能吃,但吃法變了
其實不是牙科這碗飯沒得吃了,而是吃法徹底改了!集采風暴已經來了,而且只會越刮越猛。
以后的口腔圈,拼的不是嗓門大、膽子肥,而是技術硬不硬、腦子轉得快不快、眼光看得遠不遠。等哪天AI能出正畸方案、手術機器人比人手還穩,牙醫真正的價值又是什么?
這問題,留給大家慢慢想~你覺得正畸集采后,做牙套會更便宜嗎?你會趁著降價去整牙嗎?評論區聊聊吧...
注: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,本文中對官方政策的相關解讀,僅代表本平臺觀點,內容以官方文件為準。